金陵四十八景探今昔 | 长干里,何为“长干”,何为“里”?
如果按照现在的操作模式,
给长干里开启一场直播,
弹幕里恐怕刷得最多的
就是 “青梅竹马”“两小无猜”了。
羞颜未尝开 十四为君妇 两小无嫌猜 同居长干里 绕床弄青梅 郎骑竹马来 折花门前剧 妾发初覆额 | 李白 长干行 |
李白笔下所描绘的天真无邪,
纯真美好的爱情故事,
让这个地方广为人知的同时,
也给这片土地平添一层浪漫色彩。
地名,
作为有意义的文化符号,
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变迁,
还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。
长干里作为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,位于今中华门内外。北起内秦淮河,南近雨花台,泛指雨花路及中华路南端两侧。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是物产丰饶、商贾活跃之地,南京最早的城池越城,与江南最早的佛寺建初寺均诞生于此。
出了中华门地铁站2号口,沿着应天大街和雨花路行走大约1公里左右,就来到了这块风水宝地。
何为“干”,何为“里”?
何为“干”,何为“里”?
廴 匚
三国时期江东地区方言
把山岗之间的平地称为"干”,
古时居民区的通名即为“里”。
距建业城南五里的地方,
约是今天雨花台和花露冈以及周边之间、
秦淮河一带的长条形平地,
取地名为“长干”。
出现在诗词歌赋里的“长干里”
主要是指遗址在今雨花路
和中华门城堡西侧的小长干里。
公元前 472年,
越王勾践在此构筑越城,
成为南京建城的开端。
六朝时,
长干里作为都城的商业中心,
河面船来棹往,极为繁盛。
如何将中华门与长干里连接起来?
造桥铺路实为最佳。
外国人笔下的外秦淮河 长干桥 大报恩寺
桥头处各立有刘伯承市长亲书“长干桥”的桥碑。
“长干故里”
廴 匚
厶
据记载,明代画家文徵明的侄子,文伯仁曾画《金陵十八景》,其中便有长干里。 公元589年隋平陈,建康都城宫阙荡为平地,长干里随着南京城劫难而衰败,变成了民夫走卒杂居之地。到了清朝年间,长干里便只有象征意义了。《金陵四十八景》中,长干里名称也由“长干里”变为“长干故里”,“故”字如今看来尽显萧然与留恋。紧靠着长干桥,分别设有两处路牌:东干长巷和西干长巷。(非长干巷哦~)
走到东干长巷公园入口处,迎面看见一个理发摊子。摊上一把椅子,一把剃刀,完全露天的形式,却排了好几个人。老板是个地道老南京人,在这边已经摆了几十年的摊了,顾客大多是附近的街坊和熟人,有时边理发边拉家常。
沿着步行道往里走,两岸绿茵浓郁,散步者多流憩于长椅之上。不管是中华门内纵横交错的老巷,还是城墙边休闲绿化步道;不管是三两结伴打打牌的爷爷组,还是靠着大树赶着悄悄话的老年闺蜜们,“慢节奏感”弥漫在这里的一草一木,走着走着你也会放慢脚步,细嗅着空气里树木混合着水汽的新鲜味道。 再往里走,你就能看到东干长巷公园里“两小无猜”的雕塑群了。造型逼真、憨态可掬。
如今,
古代的长干里已经不复存在,
但作为金陵四十八景中的一景,
“长干故里”永远留在南京城的记忆中。
“青梅竹马”“两小无猜”即出自李白长干曲。四年前,我从秦虹路迁至悦动新门西园区办公,常从外秦淮河边穿城门上班。古城墙下,西去之河水、妙曼之垂柳、遛鸟之市民,可谓一路风景、一路诗意。虽身处都市,此情此景亦常令人忍不住幻现出当年卖花声里、逶迤曲巷,斜阳牧笛、古渡闲情的桃园生活,于是信手《长干故里》以记之。
——《长干故里》诗作者 金毓平
1978年秋我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,学院坐落在秦淮河石头城边,大家常去河边画画。沿秦淮河边有许多重要景点,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华门城堡和长干桥。在南京生活多年,也常去长干桥一带写生。古时长干里是南京繁华之地,我的构图视角设置了从长干里回望长干桥和中华门城堡,画面前景从长干里民居铺陈展开,由错落民居建筑布局牵引视线至中心部位——波涌宽阔的秦淮河、精美石雕装饰的长干桥和高高在上中华门城堡,表现我心中的《长干故里》。
如今,老秦淮河边的船民不在了,老民居不见了,还剩下修整一新城堡内景观化民居,略有遗憾。
——《长干故里》绘画作者 卫东风
地标记忆
——步道上正跑步的刘大爷
——坐在长椅上看手机的李大爷
站在长干桥上远眺,
河岸两旁的垂钓者,
亭子里三两下棋喝茶的中年人,
打太极拳的老人,
都成为这片土地的基本刻度。
也许城市建设早已结束了逐水而居的模式,
但从孩提开始便与之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,
承载着老居民们的童年旧梦与情感认同。
如水一般坚韧和真挚,
或许已经形成了南京特有的城市气质。
时至今日,
秦淮河仍然安静地流淌着。
而这片折射着
2500年南京历史缩影的土地上
依然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。
图片来源:龙虎网数字资产管理中心